第一百零八章 引人嫉妒的成绩-《华娱之黄金年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有观众反馈给记者说,影片色彩艳丽,叙事流畅,镜头成熟自信,并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,完全不像是一个只拍过一部电影的新手。

    资深媒体人戈弋说:“影片情感真挚,有感觉。虽有瑕疵,但想到这个导演才23岁,文人转型,就觉得挺努力的。而且单从价值1000万的不到1分钟的镜头来说,就觉得这是个真心对待电影的人!”

    影评人yoyo认为,沈临是一个对自己的个人价值观有着强烈自信的年轻人,所以他的电影不是简单的小清新风格,而是极为大胆。

    争议:改编的成败

    沈临当年凭借原著《那些年》一举成名,积累读者近亿,不少人也是因为看了原著之后才去看了电影,也有不少年纪不太大的观众看了电影之后再去读了小说。

    于是,电影和小说的区别成为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,而“改编得究竟好不好”成为众人争论的焦点,也成为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的原因。

    记者看完影片后发现,片中删减了很多有性暗示的场景,让线索更简洁,人物个性更为突出。

    一部电影的成功对发行公司的推动力也是很明显的。

    影片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自11月9日上映以来,5天即狂揽3.2亿元票房。

    昨日午间,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《那些年》票房已超过6.2亿元,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%

    公告一出,光线传媒股价瞬间拉至涨停。

    截至昨日收盘,光线股价报30.66元/股,较11月12日除权后的18.78元/股上涨了63.26%。

    年前业绩有望大涨

    “按照光线的投资比例估算,票房5.8亿元的话,光线应该能收入2.3亿元,刨去成本,能获得净收入2亿元。”

    《证券日报》报道该片的最终票房有望达10.5亿元。

    此前,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,光线大概占《那些年》90%的投资比例。

    上映近三周,该片在全国二十大城市排片量仍保持在30%以上,排片量始终占据首位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