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 春秋第一猛男-《对话古今:我打造节目,国宝有灵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简直是打破了许多人固有的印象。

    “《史记-孔子世家》记载:孔子长九尺有六寸。

    这是什么概念呢?

    按照当时的度量衡来计算,一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3.1厘米,也就是说,孔子身高超过2.22米,大概就是这样的。”

    舞台上,孔子旁边出现了一个著名的篮球运动员耀明。

    在耀明旁边,则是一个知名作家兼烂剧导演郭金明。

    三人站在一起,这对比瞬间就明显了。

    这样即便是对数字不怎么敏感的观众,也在一瞬间明白了孔子的高度。

    “好家伙,两米多的孔子,这也太可怕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还是不敢相信,这还是书上那个孔子吗?”

    “话说那时候的度量衡是这样的吗?会不会是数据误差。”

    面对观众的疑问,易泽解释道:“当然,《史记》中使用的是遵循西周度量衡的鲁尺,一尺约等于19.1厘米,因此,孔子的身高就是一米八六。”

    随着易泽的话音落地,舞台上孔子的身高随之降低,这下子大家看的果然顺眼多了。

    “这还比较正常,两米多可真是吓死个人。”

    “一米八六也不是太高啊,现在还是很常见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看起来就正常多了,不过小四是真的矮啊,这有一米六吗?”

    舞台上的对比实在是太过于显眼,最矮的那个吸引了不少眼球。

    易泽继续解释道:“有很多观众会觉得,一米八六也还好啊,现在很常见,但是,在春秋时期,百姓的平均身高,大概在一米六左右,因此,一米八六的孔子,在人群之中绝对是鹤立鸡群,傲视群雄的存在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个接近一米九的鲁地大汉,手底下还带着三千小弟,这看着吓不吓人?”

    “我们再来看看孔子的身体素质。

    古代对大力士的描述,常常是力能扛鼎,而我们的孔夫子自然也不再话下,甚至更甚一筹。

    吕不韦曾经带领门下食客,编纂一套《吕氏春秋》,里面就提到孔子之劲,举国门之关。

    意思就是孔子的力量,能够直接举起城门上的门栓。

    而在春秋时期,城池的城门基本上都是由实木打造,高大厚重,其中的门栓保守估计重量可达四百斤左右,而在《史记》之中,西楚霸王项羽举起的鼎重量大概是三百五十斤左右。”

    几句话,直接给观众都给干蒙了。

    “淦!这尼玛的比项羽都狠啊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的人你管他叫文弱书生,那我是什么?接近夭折?”

    “后代的儒生们真的要看看,你们的第一代掌门人得多狠啊。”

    “可笑后世的儒生自诩都是孔夫子的弟子,却肩不能扛手不能提,手无缚鸡之力,简直是丢了孔夫子的脸。”

    “这让我想起一部小说,主角穿越到春秋时期,和孔子讲董仲舒的儒家理论,现在看来真尼玛搞笑,这特么讲不过就算了,估计还得要被孔子暴揍一顿吧。”

    “孔夫子:讲道理也行,讲物理也行,你自己挑吧。”

    观众的反应不可谓不热烈。

    即便是有所了解的观众,也没有想到,孔夫子居然这么强。

    这对比一下子就强烈起来了。

    易泽继续介绍道:“在《淮南子》中记载:孔子之通,智过于苌宏,勇服于孟贲,足摄郊菟,力招城关,能亦多矣。

    什么意思呢?

    第一句是说孔子非常的聪明,比苌宏还要强,这没有问题,孔子毕竟是儒家创始人,就智慧这一点上,没有人会怀疑。

    只是,从第二句开始,就慢慢的开始离谱了。

    勇服于孟贲,孟奔是谁?

    孟奔是齐国的一个猛男,以力闻名天下。《东周列国志》中记载:孟奔水行不避蛟龙,陆行不避虎狼……尝于野外见两牛相斗,孟奔从中以手分之!

    而秦国的秦武王正是因为一时兴起,和孟奔比试举鼎,因力量不支最后才被鼎活活砸死。

    但就是这样的猛男,都被孔子的勇猛所折服。

    至于足摄郊菟,力招城关,则是说孔子跑起来比兔子还快,力气大到可以举开城门,可以说孔子就是一个十项全能选手,绝对不是书本上所绘制的文弱书生模样。”

    易泽的讲述让许多观众为之咋舌。

    “这特么的还是我认识的孔子吗?”

    “真以‘德’服人!”
    第(2/3)页